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在民政部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成为国家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走到台前。
代表建议:打造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推进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建立健康养老数据标准体系,将健康数据与养老数据融合互通,形成统一信息资源库。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兼金刚里社区民警杨蓉,如是建议。
她表示,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平台,把社区养老人员的健康数据、养老数据、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到平台上,可以为老年人能够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在天津市河西区,杨蓉代表所畅想的智慧养老平台,已落地并有序运行了一年。2019年,河西区携手京东科技集团,开展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搭建起覆盖全区的老年人口数据库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双方围绕老年人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4大类21项数据维度,开展全区20余万老年人大普查,搭建起了老年人口数据库。打通当地公安、社保、民政等多个部门数据,在本地政务云上实现私有化部署,既结合前期采集的基础数据,又结合系统上线运营后产生的助医、助餐、家政等多维服务数据,丰富数据体系,实现养老数据动态同步。
智能养老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为解决老年人需求,提供了依据。京东科技集团技术专家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迎来老龄化社会,科技企业要为老人提供安全、快捷、智能的养老服务,京东科技集团与河西区共同搭建的智能养老平台,既贴合老人的实际需求,也给智能养老工作提供了思路。
智慧养老,数据先行。无论是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城市智能化健设,打破数据桎梏的这一举措,疏通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渠道,又奠定了下一步智能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石。作为河西区的一号工程,居家养老服务被写入2021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推广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
智慧养老:跨越适老服务数字鸿沟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始终的一项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认为,强化老龄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探索。
9073理论模型,在养老领域广为人之。90%的中国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还有3%选择机构养老。就现实情况来讲,无论是遵循尊老、孝老的中华传统,还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居家养老,都是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领域服务水平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互联网智能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加剧了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难与挑战。在各地居家养老的智慧实践中,数字友好的理念备受推崇。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建议,要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考虑到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为了帮助其消除数字障碍,河西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卡,集成服务结算、补贴发放、安全储值等功能。老人通过传统的持卡消费的方式,消除消费和享受补贴的数字认知障碍,让老年融入智能生活。这一举措,平台可准确掌握政府补贴数据、老年人消费信息,为后续服务迭代,提供了研判依据。截至目前,该区已发放服务卡11000余张。
不仅如此,河西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开通了京小昂智能外呼系统,用拟人化的TTS(语音合成)技术,由机器生成女生音色,每天早晨8点对全区5000位独居老人展开自动呼叫。若两次拨打无人接听,平台将通知社区志愿者和网格员入户查看,确保老人健康安全。由京东科技集团研发的这一智能外呼系统,可在3个小时内,完成全区5000位独居老人的问询,为了充分了解到老人情况,每通电话时长都在1分钟左右。而在传统模式下,完成这一工作量,则需要1名工作人员,连续忙活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这一看不见的技术流动,让居民享受到了看得见的生活智能,也印证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的观点,智慧养老是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的结合,针对老年人的智慧养老要做技术减法,在为老服务上多做加法。
未来趋势:构建中国特色立体养老服务体系
互联网+养老行动,在智能应用适老化领域取得进展,为应对老龄社会积累了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引导技术适老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古都西安的智能社区建设,就拓宽了数字便民的通道。去年,《西安市智慧社区建设评定标准(2020)》出台,引导社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区域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京东科技集团联合西安航天基地,推出京彩家园操作系统,通过IoT平台,联通家庭和智能安防、智能人行、智能车行等多个室外智能系统,既配备有社区出入口的硬件机器,又提供智慧门禁、物业服务、社区生活等软件服务。
小区物业先期帮助老人进行注册后,数据就上传到了1000公里以外北京的云服务器,并同步在社区的每个机器终端上。小区的各种传感器,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自检,任何环节发生故障,系统会准确提示物业人员干预。老人如需帮助,按下手机,可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可提供7*24小时全科医生视频、家政保洁半小时内上门、京东生鲜一小时送达等服务。目前,京彩家园操作系统,已覆盖西安紫禁长安、山水香堤、宏林商品等7个小区,服务居民近万人。
无独有偶,65岁以上的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28%的日本,受制于老年化严重和人力资源短缺,从2013年不再建设养老院,而把重点放在居家科技养老上。通过科技的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家政服务呼叫、定时定位等服务,在全国构建起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纵观国内外,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问题。
如今,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社会变迁和市场需求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赛迪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表示,2021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9.8万亿元;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这一产业前景,无疑提振了智慧养老产业的信心,具有技术、成本突破潜力的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全国各地不少社区都设立了日间照料中心,由政府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不断向市场纵深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
全国政协委员、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主张,积极推广以养老机构为支撑,辐射社区、居家养老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闲置养老设施,支持养老机构进入街道、社区、家庭提供服务。对社区适老化改造,新建、改扩建养老设施提供财政补贴。发挥基层组织力量,推动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公建民营,立体养老,已经成为各地养老服务最为普遍和接地气的模式。此时,养老服务中心的合理化选址,成为政府和当地群众关心的焦点。区别于拍脑袋的冲动决策,河西区养老服务中心选址,主要靠数据讲话。依托于智慧养老平台积累的大数据,京东科技展开智能挖掘和分析,通过AI建模,实现智能化选址,最大程度满足区域性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该区有20余个养老服务中心,基于养老数据的打通,未来可规划落成40多个中心,形成养老服务线上+线下网络化共创。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民生任重道远,既要设计顶层数字化架构和治理制度,让新智能渗透进不同行业的毛细血管,也要搭建起覆盖城市生活各个场景的数据网络,让居民享受有温度的智能服务,一如智慧养老。
本文出处:https://www.jjtky.com/news/202210111479.html
本文标题:京东科技在天津已落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