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打开智能音箱收听苏州话广播节目;
临近中午,通过恵姑苏APP幸福助餐功能一键下单午餐;
傍晚时分,戴上智能手环在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走一段……
自从生活里多了这些新鲜物件,养蚕里新村的孙阿姨成了邻里圈的潮人。
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以养老+科技融合产业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互联网在为老服务中的科技引领和深入应用,提供体检康复、医疗护理、应急救援、生活陪伴、文化娱乐等智能化养老服务,以数字赋能推动养老事业、产业转型升级。
实用更好用
黑科技让社区养老更幸福
吴阿姨今年74岁,自从家门口的桂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业后,她经常来逗一逗智能照护机器人小麒。小麒会帮吴阿姨做好血压、血氧、胆固醇等各项健康监测。有时候,吴阿姨还会通过小麒和远在外地的子女视频通话。
在桂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有专业用药提醒的智能药盒、通过雷达波扫描人体的生物雷达、智能呼叫器、智能体征监测垫等多种互联网设备。这些互联网设备不仅能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红利,更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拉动老龄消费需求,推动智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保护区、姑苏区正在探索社区公共养老设施的智能化管理。目前,辖区已有多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承载了统一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实时掌握中心内助餐计费、人脸支付、健康分析、访客数据、动态轨迹等情况,并可将累积的大数据与服务供给进行精准匹配,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安全更安心
智能化设备提升养老机构应急能力
夏伯伯,昨天是不是睡得晚啊?下次不能熬夜,要早点休息。陈翠琴是沧浪街道福星银龄公寓的护理员,她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检查智能床垫反馈的监测数据。
据悉,这款智能床垫能时刻关注老人的心率、呼吸、睡眠、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形成综合报告。如果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超过一定范围即会触发报警,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全方位保护老年人。
在苏锦街道星健老年公寓,则采用的是红外监测系统,具备移动物品监测的敏锐功能。如果老人在房间里长时间没有移动,监测系统可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上门查看是否有异常。
为满足居民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保护区、姑苏区内多家养老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智能科技设备和尖端医疗设备,既提供全功能的智慧康复空间,实现一站式医康养解决方案,也通过互联网+的赋能,提升老年人安防管理质效,守住养老服务领域安全底线。
有精度更有温度
互联网平台链接居家养老新范式
小小一个设备,可以随时监测心电图,对我们这种有心脏病发病风险的人来说,真是太安心了! 提起身上戴的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家住娄江社区的王老伯竖起了大拇指。
让王老伯称赞的正是姑苏区开展的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项目。该项目利用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系统,让社区医生可以实时掌握病人心电图数据,有助于判断临床症状的病因,监控并降低发生中风、心肌梗塞及突发性心力衰竭死亡的风险,做到早知道、早介入、早治疗。
目前,全区已经有
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项目
此外,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平台,姑苏区的虚拟养老院15年间已累计服务老人近700万人次。虚拟养老院的管理中枢是信息平台呼叫中心,每天要接收超过2000单的养老服务任务,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保障居家上门、日间照料、生活配送、健康管理、居家安防、公益助残等服务的高效有序供给和在线实时监控。该项目被列入全国唯一的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项目。
各项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既体现了技术的精度,也展示了养老服务的温度,让老人舒心,让家属更放心。姑苏区民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全区将进一步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搭建好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集合养老设施机构管理、数据个性化调用、政府决策分析、老年人服务申请等功能,应用更多科技成果到养老服务中,推动辖区内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区委宣传部 区民卫局 杨露
编辑:江玲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伙伴↓↓↓
本文出处:https://www.jjtky.com/news/202212123478.html
本文标题:欢迎搭乘“智能养老”快车!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