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来关注一组数据: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中国按2005年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65岁以上达到了7.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每日咀嚼孤独的滋味、过节的日子暗自神伤、每日的生活靠窗俯望、孩子不愿陪聊天等等,老人群体的各种问题也在日渐突出,头条上还时不时出现老人摔倒没人扶的热点。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老人摔倒了为什么没有人敢扶起来?为什么类似的社会悲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有人说,这是个深层次的问题,很复杂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居多,政府的原因也有,文化的缺失,信任的缺失,人与人之间除了物质利益,变得很冷漠,这些都是原因。
不纠结原因如何,我们只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吧?
或许很多人会问联网是什么?物联网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国家的战略其实本意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对物联网进行观望的这一大批的有实力的企业和研究单位,现在但是都围绕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物联网的重点应用开展工作,一些物联网的产品初现端倪。
那么物联网和养老又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有媒体报道,在青岛百灵智慧养老平台展会的现场,对于那些已经发送入住申请的用户,家中老年人的所有信息就会发送到院长、医务室、护理员,然后多个部门在网上对老人进行入住评估,评估过后就可以发消息给护理人员接待,在这个平台的指挥和建议之下,护理记录、探访记录康复训练、请假、用药等等都可以毫不费力的完成,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效率。
比如老人用的智能腕表还可以检测老人心跳,脉搏,体温,位置等信息;控制中心则实时显示老人状态,心跳、脉搏、血压、体温、位置信息;
异常报警则对老人心跳异常、血压异常、位置脱离管理区等进行报警。支持人员定位,语音讲解,一卡通服务,边界报警,老年人还可以在家利用便携的自助健康管理设备使老人足不出户完成血压、血糖、心电、血氧等健康指标的检测,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的监督和跟踪,为康复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反馈。
作为子女,平时上班工作任务繁忙,没有时间去老人照顾,但可以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查看老人从入住评估,到老人离院的所有状态,甚至衣、食、住、行、学等所有在院信息。更可以配备移动终端,这样医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响应会员的服务请求和上级指派的任务。服务终端可以接收所属服务范围内的服务请求,在服务完成后通过指纹仪对每一次服务提供有效记录。
据介绍,懋特(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的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比如,老人要是不慎在家或者在路上在小区摔倒的话,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他们就会收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来施以援手和帮助,就不会出现新闻里面的那种最坏的情况了。
如果老人健忘,忘记正在厨房里烧水或者烧的饭菜,那么,装在厨房里的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来提醒家人提醒老人,就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要是老人不在家中,外出买东西忘记关煤气水壶之类的东西,报警器超出安全时间范围,就会自动控制开关,关掉这些用具。
智慧养老 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目前,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在太仓去进行推开试点,受到很多老年人的青睐。
其中,有一款 定位手环 显得尤为突出,是一款出类拔萃的定位手环,根据老人生理特点设计的关爱电视电话系统,手环外形设计比较时尚,是居家老人的基本配置。功能齐全,可以实现多重定位的功能,还可以实现智能支付、双向通话,智能检测,私人定制,是手腕上的私人管家,移动监护终端,作为老人随身穿戴的移动电话,采用耳麦接听,图像式拨号,还可具有无线定位、一键式报警等特殊监护服务功能。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用物联网思维智慧地解决养老问题,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场智慧革命的队伍中。
本文出处:https://www.jjtky.com/news/202212123457.html
本文标题:智慧养老_帮助企业实现落地互联网+养老_平台功能强大
本站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我们删除。